運輸成本:運輸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客貨運輸量的全部費用支出,稱該期運輸總成本。單位運輸產品分攤的運輸費用支出,稱單位運輸產品成本,簡稱運輸成本。 運輸成本是一個綜合性...
運輸成本:運輸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客貨運輸量的全部費用支出,稱該期運輸總成本。單位運輸產品分攤的運輸費用支出,稱單位運輸產品成本,簡稱運輸成本。
運輸成本是一個綜合性指標,反映了勞動生產率的高低、燃料的節約與浪費、設備利用率的高低、運輸組織工作的改進。運輸成本包括:
(1)固定設施成本,如鐵路、公路、停車場、機場、管道等的建設,管道本身就是固定設備且是唯一僅使用固定設施的運輸方式;
(2)移動設備擁有成本,如鐵路機車車輛、卡車、公共汽車、各類客貨船舶和飛機等;
(3)運營成本,在運營成本中有兩類應該是直接與運輸量相關的變動成本:一類是直接運營人員的工資;另一類是運輸工具消耗的燃料,運輸工作量越大這些直接的運營成本數量也會越大。
自從1804年英國建設了第一條鐵路,開始運行火車以來,鐵路運輸已成為陸地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鐵路運行的速度也從最初趕不上馬車,發展到現在的高速鐵路時速超過300千米每小時。
鐵路貨運成本結構具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:
(1)“與運量無關”的成本費用(指線路、通信設備、大型建筑物、技術建筑物的運用、維護費用,以及管理人員工資等)占鐵路貨運成本的50%左右,單線鐵路每公里造價為100萬~300萬元之間,復線造價在400萬~500萬元之間;鐵路運輸能耗較低,每千噸公里耗標準燃料為汽車運輸的1/11~1/15,為民航運輸的1/174,但是這兩種指標都高于沿海和內河運輸;
(2)始發和終到作業費用約占運輸成本的18%左右,所以運距短時,成本高,只有運距較長時,成本才能大幅度下降。
鐵路運輸由于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,且運輸能力及單車裝載量大大,在運輸的連續性和低成本性占據了優勢,再加上有多種類型的車輛,使它幾乎能承運任何商品,幾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積的限制,而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運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。
當然鐵路運輸也有其自身的缺點,比如靈活性比較差,不能實現點對點運輸,像我國的高速鐵路覆蓋面積有限,同時 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軌道寬度的差異,不能互聯互通。
水運業的基本成本由高的可變成本和低的固定成本構成。由于海運平均運距較長,所以海運貨運成本大大低于其他運輸方式。水路運輸只需利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利資源,除必須投資購造船舶,建設港口之外,沿海航道幾乎不需投資,整治航道也僅僅只有鐵路建設費用的1/3~1/5;水路運輸成本低,我國沿海運輸成本只有鐵路的40%,美國沿海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1/8,長江干線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84%,而美國密西西比河干流的運輸成本只有鐵路運輸的1/3~1/4;但搬運和裝卸費用高,裝卸作業量大。
根據船只航行水域的不同,水運可以分為海運和內河航運兩類,水運特別是海運是當今世界最主要的運輸方式,特別是國際貿易中的貨物運輸大多數是通過水運來實現的,那些大宗貨物如石油、天然氣、礦石、糧食等也基本是通過水運運輸。
航空運輸的成本結構可分為運營成本和期間費用兩大部分。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是指飛機在航班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。運營成本由直接運營成本和間接運營成本構成。其中直接運營成本,包括燃油成本、航材消耗、機場起降費、空地勤人員工資獎金津貼及補貼、福利費、制服費、飛機發動機折舊費、飛機發動機修理費、飛機發動機保險費、經營租賃費、國內外餐飲供應品費、客艙服務費等。間接運營成本,主要是指保證飛機安全正常飛行及維修管理部門發生的費用。期間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、不能直接歸入某種航線產品的各項費用,包括管理費用、銷售費用、財務費用、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。
公路是陸地交通運輸方式中普及程度最高的運輸方式,是鐵路運輸的有力補充,目前的公路運輸工具是汽車,當然在汽車發明之前就已經有了公路,當時的運輸工具可能是馬車,后來德國率先制造出了汽車,從而開啟了人類的汽車文明。
公路運輸最大的優點就是靈活性好,可以實現點對點運輸,主要以短距離運輸為主,很多地理條件惡劣的地區,主要是靠公路來完成人員和貨物的運輸的。公路根據路況有不同的等級,在我國公路可以分為鄉道、縣道、省道、國道和高速公路等。
公路貨運的成本結構包括較高的可變成本和較低的固定成本。公路貨運營運成本一般比鐵路、水運要高很多倍。與鐵路運輸業相似,管道運輸業的固定成本比較高,而可變成本所占比例低。
公路運輸當然也有其自身的缺點,比如單位距離運價比鐵路運輸要高,運輸的安全性不如鐵路運輸來的好,同時公路運輸容易受氣象災害的影響,運輸的連續性不如鐵路。
從線路建設投資看,從大到小依次是:鐵路、管道、公路、內河、航空和海運;從運輸工具投資看,從大到小依次是:飛機、輪船、火車、汽車;從運營成本看,從大到小依次是:航空、公路、鐵路、水路和管道。